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香港很多店铺、交通工具都有一条不成文规矩,就是不接受以「毫子」付款。有些店铺甚至会贴出告示,注明不会接受一角、两角硬币,而以五角硬币付款也不可以超过四个。
我明白:如果客人拿几十个「毫子」付款,一来阻碍后面等著付款的人,二来店铺要拿去银行存的时候也麻烦。如果是坐交通工具,付车资时放下十多廿个毫子,司机亦很难在短时间內看得清楚客人所付的车资是否正确。
不过我也不明白:既然大家都如此抗拒一大堆的毫子,为什么定价钱的时候,还要定3.8、 4.2 、7.6等等,结果大家的钱包里还不是储回一大堆一角两角,然后又沒有地方肯收。
上次我去香港的糖水店买外卖的时候,就碰到老板娘跟一个女顾客因为「毫子问题」在大吵大闹。
事情是这样的:我走进糖水店,已经听到一名女顾客在叫囔:「喂,你们为什么不收钱?」我转身一看,她跟她的丈夫儿子吃完两碗糖水,桌上放着一张二十元纸币,以及一大堆毫子。
老板娘说:「我们不接受一毫、兩毫,墙上已经写明。」女顾客不忿:「一毫两毫不是钱吗?我又不是不付钱,我付足了钱呀!」老板娘坚持:「你给我一百元,我给你找赎。」女顾客也不让步,「这是什么道理呀?毫子不是钱吗?我沒其他纸币了!」老板娘不客气地说:「沒钱就不要来吃了。」
结果,我站在那里呆呆的等我的外卖,兼听她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吵架,后來老板娘很晦气地说:「罢了罢了!你走啦!」然后一手把桌面的毫子扫到地上。
其实两方面都有不对。老板娘不予人方便,不肯让步,固然有不对;那名女顾客不理別人墙上的告示,硬要以一大堆毫子付款,也有不对。
平日在香港,如果我去超级市场买少量东西,我会付现金。这时候,很大可能找回零钱。通常,这些一角两角,我会留在钱包里,当下一次买东西需要付几角几角时,能用便用掉。有时候储得太多五角硬币,我也会在付外卖时,偶然夾杂着两、三个,然后跟送外卖的人说,不好意思,真的沒其他零钱了,多多包涵。通常她们都不介意。这样才可以花掉那些五角。
其实我都很感困惑,毫子的价值究竟在那里?这么不受欢迎,却仍在市场上流通。难怪年轻一代对钱的观念这么薄弱。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,我是把车资、饭钱省下来,一元两元、一角两角的慢慢储钱买东西的。原来,在这个年代,毫子,真的不是钱了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